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缘聚久久※ (http://www.yjjj.com/bbs/index.asp) -- 『 原创文学 』 (http://www.yjjj.com/bbs/list.asp?boardid=114) ---- 树下集——国学杂感 (http://www.yj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4&id=41437) |
-- 作者:望漠 -- 发布时间:2009-4-27 1:11:25 -- 树下集——国学杂感
国学杂感
曾见过几位大家对"国学"一词之疑惑,窃以为,无论章太炎也好,梁启超也罢,当初大呼"国学",无非是目睹我之中华日渐衰落而心急如焚的爱国之举,观当时之世事,国破势衰,如此之举大可钦佩,但是却是不能不失于"中华中心论",大有将西方之学与中华之学对立之意,且何为"国学"?研究之范围?哪些应列为国学?不由使人模糊难定,此观点在钱穆之《国学概论》一书之弁言中已明之。国学一词无非是权宜之称谓,属特定之时期,而非严谨之治学定义。 今观,兴于80年代后期至今之“国学”热,大有尘嚣日上之势,暗合中国之峥嵘,然也如上章、梁二君,如今之国学也大有对分之意,或前者乃唤醒壮大中国人之自信,而后者就不免有些难逃过于自大之嫌。
我不反感中国之古典文化,相反越是深读越是感叹中国文化之伟大,但并非说其中没有一点糟粕,细品之下回忆曾读之中国典籍,二字跃然纸上:相信! 人生无常,用如今的科学的术语来说也即不确定性,翻开手中书,寄趣山林,小隐于林,如陶潜之悠然见南山之诗篇举不胜数,无论如何地怀疑也要给自己的灵魂或者心灵送上一个安慰:相信!相信后世能有明君,相信我之诗文定有慧目能识…… 然而就在不确定性中,人们忘记了一点:既然是不确定的,那么为什么就没有怀疑?
那就让我们怀疑吧,很显然鲁迅先生算得上怀疑者之巨擘,并高声《呐喊》,其心之切,若无其传统文化之深厚功底断无其深刻体会。为何?鲁迅这经、史、子、集均有涉及,而后世之大众能有凡几?更何况鲁迅先生身处之乱世之偏颇我等是远不能感同身受的,犀利一气自然也只是只可远观而已。后世凡对世事有不平者皆移花接木而忘其深意,忽视其背景,这其中的道理令人深思。胡兰成曾云:中国人性喜玩,好反……,或许这其中也有这些东西在其中吧。
而对于鲁迅先生之疾呼,我只想提个反问:若是鲁迅先生不由经、史、子、集发轫,何来后来之觉醒?其中道理,值得回味。
然,西方之非此即彼之霸道已非一日之寒,想当初辜鸿铭、梁启超等等先人由先拥民主而后宣“国学”就已明言世界之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只因西方道德之沦丧,如今文坛再提此一说,想虽其心殷殷,但是方法却是欠妥,不顾日渐高强度,高节奏之生活及文化更替,不见经济之涨落及泛滥的现实,空谈“国学”之博大精深,未免略显苍白。
的确,西方之功利四处泛滥,观我国今日之社会四处也略见一斑,对人生,幸福以及事业的成功之定义和标准无一不透露处人的“自大“,同时在时间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常常觉得奇怪,现在的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拼命地赚钱,然后又花大把的钱去买车去休闲,然后由大叹生活之无趣,生活之压抑。我们的寿命比古人长了,可惜恬淡的时间却少了很多,这是为何?呵呵,我想这又能怪谁?谁叫我们无限地细分了时间,并人为地为每一份细分之下的时刻制定了标准?哎,古人之一日,今人之一刻,原来如此……但绝非那些以为仅仅靠“国学”之振兴就可以还原那份,真与义,和与静的田园江湖风光,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都已经觉醒,“天下之中心”的光荣与荣耀永远地一去不复返了
再者,有人云:真学者,必自经典、25史获真知,切忌食人唾余而陷入“歪门歧途”。然而,自中国汉字简化之后,诸多繁体字弃之不用,中国古之经典,皆为文言为文,繁体疏注,远的不说,仅就我等七十后的诸君又有几人能在浩繁博杂的古只经典中遍览临渊?而观今之以简体汉字翻译之经典,错误太多,有较高质量者少之又少也不成体系,这如何学起?若是不想食人唾余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诸多经典一一亲自过目,而以我之亲身体会,财力与精力都非一般人能承受,还不谈其他,这学习的成本的确是个很大问题。 三则是思想问题,欲中西对立,本已失之境界,做学问者,大忌之一就是心胸狭隘,视别人之长处不见,而坐井观天,正如作诗三百篇,气势不足,胸怀不够失之境界,绝不会凌绝顶。此观点,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就说得好: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也无论是国粹主义还是“全盘西化”,都是走不通,只有辨证的综合创造,才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坦途……
身边时常有喜爱中国传统之文化的朋友,每每谈论西方文化,大有不屑之意,其实,纵观西方之进步,已远非当初之功利,无论从艺术,美学等等原来是中国之领先的地方,也无一不显示出西方对理性,对确定性研究的疑惑,可以说得再明确点,西方已经远远地走出了确定性至上的“功利”主义,虽然他们的文化中核心依然是确定性和功利性的也即非平衡的。但我相信量变到质变。
曾读过几本西方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的著作,娓娓而谈,笔风优美,当时就想,若是不考虑其专业的身份,以其文笔足可以在文坛成家,而事实上在西方很多科学家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字句之间常感受到一种对人性的真诚的反思和呵护以及未来的憧憬,当然也有出奇的愤怒……而相当数量的艺术家逻辑之敏锐,洞察力之深刻也给我深刻的印象。
常有所感,做学问者,但凡做到一定的境界莫不是胸怀祖国而放眼天下,博览临渊,飞扬在天,显之于道德则是水波不兴,不以物喜,而以虚为求。正如易之所云:天行健而君子自强不息。这又是何等之气势与胸怀? 我爱自己祖国的文化,俗话说得好,儿不嫌母丑,我们或许能忍受它的不足,但是决不能自欺欺人地美化它,更不能视他人之美好而不见。
就用德国大哲康德的一句话来结束: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7 1:33:24编辑过]
|
-- 作者:子非鱼 -- 发布时间:2009-5-14 8:50:31 -- 欲中西对立,本已失之境界,做学问者,大忌之一就是心胸狭隘,视别人之长处不见,而坐井观天,正如作诗三百篇,气势不足,胸怀不够失之境界,绝不会凌绝顶。
此言甚好呢.
|